从SAT纸考到机考,变化的主要是形式。比如,总体用时变短,长文章变为段落等,而考试难度将保持平稳。
无论是官方说明,还是题型统计和难度测算等,都印证了这一点。
同学们无需担心SAT机考出现什么明显的难度变化,继续保持住稳定的心态,按已有规划备考就好。
3月SAT机考首考即将到来,相信大家已经从各种渠道知道了SAT机考改革的基本信息。
比如,缩短了考试总时长,阅读与文法部分的长篇文章缩短为段落,每题的平均答题时间变长等。
同时,CB在SAT机考说明中也一再强调“考试难度将保持不变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SAT机考显著压缩题量后,是如何保持并设置题目难度的?
相信这也是以高分为目标的考生想了解的重点。
本文将从直观对比、标签统计、文本难度分析的角度,揭示机考是如何设置难度的,并对重点题型给出一些分析与备考建议。
官方是怎么介绍机考难度的?
本节重点速览
1. 难度范围
与纸考相比,SAT机考难度上限不变,仍然是高中毕业到大学初期要求的水平;难度下限进一步降低到6-8年级水平。
对于想考高分的考生来说,纸考题目训练中形成的难度认知同样适用于机考,你在机考过程中不会遇到难度上的“惊喜”或者说“惊吓”。
对于备考尚不充分,以尝试、体验为主的考生,很可能会被推送较为简单的 module 2,比起 module 1,你会明显感到难度降低,此时你需要做的是充分思考,确保正确率。
2. 考查能力
因为显著缩短了阅读篇幅,所以在有限的文字出题空间里,机考做了减法:
减少了纸考中对locating定位、scanning 跳读、skimming 扫读等技能的要求,而着重保留了纸考对细读、分析、有理有据地论证等能力的考查。
同学们在考试时,专注于短篇文字的准确阅读理解就好,不用经常浏览和取舍了。
3. 阅读耐力
无论是纸考的长文章形式,还是机考的短段落形式,都与大学学术阅读的耐力要求没有必然联系。
机考总阅读量减少的同时,话题切换变多了,所以同学们需要适应的是新节奏,从长篇+慢切换,转为短篇+快切换。
1文本难度的官方分级(BANDS)
CB明确对比了SAT纸考和机考的文本难度等级。
可以看到机考触达幅度更广,难度上限保持了纸考early postsecondary 的水平(可以理解为高中毕业到大学初期要求的水平)。
同时,难度下限降至6-8年级,相信这一点变化会体现在【module2-易】的部分。
而希望在【module2-难】博取高分的同学,仍需持续进行原有的高难度文本阅读与解题训练。
2文本难度的严格性(RIGOR)
基于上图直观的篇幅对比,SAT改为机考后,阅读量明明大幅减少,却保持住了原有的文本难度,官方对此是这样解释的:
纸考/机考文本的共同点:
• 难度指数一致
• 都基于学术论述
• 都展示了同等程度的科学论证
在纸笔考试中,考生在回答相关问题之前,还需阅读节选篇幅以外的6个段落。
对比之下,机考不需要在长篇文章中浏览、搜寻答案,于是对考查的阅读能力做了减法:
机考缩减文本篇幅后:
• 文本与题目关系更加聚焦;
• 减少纸考对低层级认知能力的要求——locating 定位、scanning 跳读、skimming 扫读;
• 在有限的篇幅里,保留原有的对高层级认知能力的考查——细读、分析、有理有据地论证。
3对阅读耐力的要求(STAMINA)
CB表示 ,在测试场景下完全复现大学学术阅读的耐力要求是不现实的,真实学术阅读的篇幅之长,完全是在另一个维度上。
即使是纸考使用的“长”文章,也不过是一种权宜的替代。
测试场景使用文本的长短,与阅读耐力的训练没有必然联系。
我们基于实战经验提醒考生,对一些使用纸考素材进行训练的内地学生来说,SAT机考的阅读耐力更多地体现在应对文本话题(subjects)的高频切换上(纸考5篇文章,5个 subjects → 机考54个小段落,54个 subjects)。
因此我们建议:
考前多进行上机模考;
熟知机考题型出现的固定顺序,各题型固定搭配的文本类型,减少对下一个弹出页面内容的不确定感,节省精力专注阅读。
题目标签统计揭示了哪些备考重点?
本节重点速览
语境词义、文本证据、文本推断三个题型加起来占据官方总题量的65%,是同学们备考绝对不能忽视的重点。
对于全体考生:语境词义题(也称“词汇题”)位于每个module的开头,是绝对意义上的机考占比第一,题目阅读量小,也是纸考本身就有的题型,解题方法不变,是所有考生都需要牢牢把握住的题型。在做对的基础上,需要有意识地加快速度,为后面节省时间。
对于冲击高分的考生:文本证据题、文本推断题都是机考新题型,题量较大,难度偏高,在推送的较难版本module2里存在感最强,需要作为重点备考。
1什么题型是重中之重?
语境词义 > 文本证据 > 文本推断 > 中心思想与细节 > 文本结构与目的 > 数据证据 > 双篇互联
我们在官方完整题目发布的第一时间便进行了题型标签统计(见下表),确认机考的各题型实际比重,并完全依据数据呈现的结果,规划相应的课时。
在此基础上,新东方国际教育结合SAT机考,研发了SAT机考课程的全新教材,并汇编了专项练习题。
接下来,进一步拆解至官方题库中的每个module ,继续统计题型占比(见下表),在此过程中,各难度模块的题型构成模式也越发清晰。
2自适应的难/中/易模块各有什么特点?
先明确引用官方的自适应推送路径图(“难”/“中”/“易”为作者添加):
让我们将几个模块分别称为【Module1-中】,【Module2-易】/【Module2-难】,以下是各难度模块的题型总占比:
继续聚焦每个模块的构成,联系其难度设定,我们抽取出了以下的主要特点,建议考生务必熟记。
【Module1-中】题型总体均衡;考生需要能力全面,现场发挥无明显短板。
Module 1,也即 routing module,需要对考生整体能力进行准确评估,因此这一模块对各题型考点覆盖最为均匀。
【Module2-易】与 Module 1 相比,词汇题占比大幅增加;细节题基本不考;总阅读量减少。
词汇题本身难度有高有低,但其整体特点是阅读量小,可见官方在降低难度上一个重要考量是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。
另一个证据是细节题基本消失。
作为一个常见题型,细节题在SAT机考中被归入information and ideas 这一大类,强调对信息的定位和理解,其考查的能力处于相对基础的层级。
与同样基础层级的词汇题相比,细节题的主要挑战在于字数,当与小说结合出题时,字数220+是常态。
因此,在题型取舍上,【module2-易】“舍细节、取词汇”的做法,体现了明确的减少字数的倾向。
如果考生在 Module 1 中表现不尽理想,则推送低难度版本的 Module 2,有效减少总阅读量,从而减轻压力。
【Module2-难】阅读量最大;读懂文义只是基本要求,分析文本写作技巧与结构的能力非常重要!
在这个最难的模块里,文本证据题占比大幅增加,文本推断题的存在感上升,而这些全都属于craft and structure “写作技巧与结构”大类,考查的正是高层级认知能力(分析、有理有据地论证等)。
可以说,这个模块阅读量偏大,题目最难。
志在拿高分的同学,在这个模块有可能遇到纸考做到最后一篇时的熟悉情形:时间所剩无几,但剩下未做的题里还有长难句,越急越看不明白。
建议大家提前设想一下这种情况,届时可以快速决断,使用导航栏跳转到未做但难度较低的题目,进行最后的确认。
3文本证据题有什么特点,如何解题?
1. 段落短,选项长
文本证据题的阅读段落通常只是给出一个文学评论的观点,而原文引用则堆积在选项中。
考生做到这个题型时,一定要对选项的长度有心理准备,官方单题的最大字数就出现在本题型,阅读量高达256字。
其实这个特点很好理解:纸考时代有长篇文章作为依托,选项只需标注行号(如“A. Line 14-18”);而进入机考时代长文章没了,证据部分就只能以原本的文字形式出现在选项里了。
2. 考查能力不变,仍是纸考所强调的循证
文本证据题与纸考时代的循证题(即command of evidence)考查方式一致,考生不需要过于紧张,仍是首先彻底读懂 meaning “文义”(WHAT),再进一步分析 craft “写作技巧”(HOW & WHY)。
熟记以下出题固定模式,解题抓住关键信息:
【段落】给出一个文学作品的观点,再由考生选出一条论据【选项】,能够支持这一观点;
【段落】给出一个文学作品的写作技法,再由考生选出一条论据【选项】,能够支持这一特色;
【段落】给出一项研究的假说/观点/结论,再由考生选出一条论据【选项】,能够加强/削弱上述假说/观点/结论。
4文本推断题有什么特点,如何解题?
1. 题目用语是“清晰、精确、自然的”
官方解读本题型的出题方式时,保证题目用语会避免两个极端——既不会“过度严谨”,也不会“过度文学化”。
意思就是,文本推断题的文字绝不会是哲学式高度的抽象严谨的“推理”,比如你无需套用”大前提、小前提、结论“去解题。
同时,也不会是要求读出各种意蕴、潜台词的文学阅读式“推理”,你无需结合意象、典故、作者经历等等去深挖字面意思,字面意思就只是字面意思。
2. 所谓推断,更像是考“拼图”
根据官方对于推断能力“drawing inferences”的解读,其考查的核心在于对一段不够连贯的信息,补上缺失的一环,让这段行文展现出coherence连贯性。
由此可知,解答文本推断题,核心是把握段落文本信息的延伸线索,以及与正确选项之间的关联、呼应。
考生不需要过度解读文字,只专注字面意思即可。要擅用拼图思维,找字面中的线索,补上连贯性上缺失的一环。想想自己在写作时是如何达成连贯性的?
文本难度分析对备考有何启发?
本节重点速览
背单词,还是背单词;长难句,还是长难句。
【Module2-难】单题平均阅读字数不是最顶的,但难度系数最顶,关键就在于词汇和长难句。
想要冲击机考高分的考生,请继续你的日常背单词任务,以及对纸考素材的长难句分析训练,其价值将在机考中继续体现。
我们使用官方提到的定量分析工具之一Flesch-Kincaid,对三个模块【Module1-中】,【Module2-易】/【Module2-难】进行了测试,此处提供部分结果作为文本难度的旁证(篇幅所限,不做详细展开)。
红色代表 Module 1 (routing module),图表中最为突出的一项是其 words per stimulus text, 即单题平均阅读字数,数值明显偏高。
但同时注意到,在图表最后一项 Grade Level(可以大致理解为文本难度对应的年级水平)中,Module1的数值并不高,只有11.8,甚至与Module2-易的11.5接近——大阅读量却并未对应高难度。
其原因主要在于段落短,句子也短。
这里也印证了上一环节标签分析所显示的Module 1 的词汇题(段落短)数量最少的特点。
最受同学们关注的是深蓝色所代表的Module 2 - 难。
最后一项 Grade Level 高达13.4,恰好进入了本文开头引用的官方分级(BANDS)最高级grades 12-14。
考虑到单题平均阅读字数为122,在三个模块中只是中等程度,必然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这个模块的最高难度评级。
很容易发现,该模块的单句平均词数与单词平均字母数均为三个模块最高值,而这两个因素背后,就是通常所说的长难句和词汇了。
举个直观的例子,写于18、19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平均句子长度远超当下,一个长句甚至可能直接构成一段话,其间充斥着各式连环分句,这种句子读起来自然是难的。
而纸考第一篇的文学体裁,将以段落形式出现在机考,该有的拗口长句还是会有,考生要给予应有的重视程度。
最后,针对2023年3月SAT机考再嘱咐几句:
• 牢记难度平稳,保持平常心;
• 继续坚持常规学习任务(背单词、分析长难句);
• 多打开BLUEBOOK模考,适应机考节奏;
• 熟练使用机考界面小工具;
• 语境词义题务必追求速度和正确率;
• 要精心分析文本证据题/文本推断题的出题模式并配合练习;
• 在考场上对 Module 1只做一件事——专注做题,别分心去数有几道题是自己不确定答案的,别去想下一个module是难还是易;
• 在考场上对Module 2还是只做一件事——专注做题,别分心去辨别这是难版还是简单版。
预祝大家在3月SAT机考首考中,取得理想的成绩!